24節氣養生【立冬篇】

「立冬」,“立”是建立、開始的意思;“冬”即古文“終”字,意思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。
立冬後應該要進補,俗稱“補冬”。中醫認為冬天是對身體“進補”的大好時節,民間有“冬天進補,開春打虎”的諺語。這是因為進入冬季後,人體新陳代謝減慢,消耗相對減少,冬令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於體內,從而扶正固本,增強抵抗力。並且因為冬天天冷,多吃些溫補之物,也不會容易上火。
冬季進補時,最好先做引補也就是先給身體先打好底子,使腸胃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,進補時才可增加滋補效力,以防身體發生“虛不受補”的情況。像久病體弱的老年人,因脾胃消化差,服用滋補藥不僅達不到效果,反而出現腹脹便溏、惡心嘔吐,致使身體更虛弱。
冬天是腎氣旺的季節,因此必須養腎,而自古以來,大家就認為「一年四季,春生夏長,秋收『冬藏』,人亦應之。」即人體陽氣在冬季應內藏,蓄積能量。而五臟之中,腎主藏精,為先天之本,生命之根,腎氣決定人先天稟賦的強弱,關係正氣盛衰,因此冬藏時需補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