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身防寒6妙招:杜絕手腳冰冷、畏寒虛弱!

2016-01-27
d4575 最近氣溫驟降,前幾天甚至只有3度左右的超低溫,開始出現氣色不佳、手腳冰冷、皮膚乾癢的狀況,而且身體莫名感到畏寒、新陳代謝不好,時常覺得體虛無力、疲倦想睡,工作時頭腦昏沉、效率低,這都是因為身體機能調節不良及新陳代謝不佳的原因。   冬季養生最需要注重的就是防寒保暖,寒、濕氣很容易進入體內,造成經絡淤堵,引發頸、腰椎痛、女性宮寒等,影響身體健康。   冬季防寒保暖養生6要點 mau-otot-kencang-wajah-sedap-dipandang-dan-lemot-berkurang-ini-caranya-810x540 1.規律運動 要適應冷,首先必須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。運動是最好的方式。持續規律的運動習慣,可讓怕冷體質得到改善。   中國有句俗話說:「冬天動一動,少鬧一場病。」運動確實可以刺激肌肉、血液循環,提升免疫力。尤其國人通常飲食過剩,因此也有人提出「藥補不如食補,食補不如動補」的重要性。   但是冬季運動不宜太激烈,一般練到身體微微出汗就好,在家打太極、做瑜伽等,促進血液循環。   2.溫暖食物 食物也是最快可以讓身體感到暖和的一招,尤其是熱騰騰的飲品或湯品。例如含高蛋白質的熱牛奶、溫補功效的紅糖薑茶、枸杞紅棗茶,或是飯前來碗熱呼呼的山藥排骨湯。   芝麻、花生中含維生素E和豐富菸鹼酸,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,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。維生素E具有擴張血管作用,可以加強末梢血液循環。   一些辛辣的辛香料等,如蔥薑蒜等,也會使體內產生溫熱感覺,但高血壓、躁熱及皮膚過敏者儘量少用。   特別提醒冬天飲食最好清淡少油膩,以免增加腸胃負擔。   3.吃補因人而異 冬令進補原是為了調理虛弱病症體質,增強體力抵抗寒冷,但現代人營養豐富,其實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進補。   一般容易手腳冰冷的人,可以補充一些溫補的藥膳如四物湯、麻油雞、十全大補湯等,加速血液循環。   若平時容易口乾舌燥、口臭、便秘或是高血壓患者,進補如同火上加油,應該適可而止。如果有感冒、發熱及腹瀉情形產生,最好停止各類補品,以免加重病情。   4.紓解壓力好心情 壓力是讓血液循環惡化的原因。日本的研究發現,將近七成的女性有手腳冰冷的困擾。這些新女性睡眠時間少,工作時間不規律,在這種24小時隨時緊繃的情況下,血管持續收縮,血液循環變得愈來愈差。   寒冷氣候很容易讓人覺得憂鬱和情緒不穩。不妨以肢體帶動心靈,簡單的運動,可以分泌腦內啡,使人心情愉快。   5.充足睡眠養陽氣 中醫提到陽氣可以推動五臟六腑的運作,是人體溫暖的來源,陽氣不足時容易精神倦怠和怕冷。   充足睡眠,正好可以補充陽氣的不足。尤其冬日宜早睡晚起,晚上10點就寢,太陽出來之後再起床,一來可以避開清晨的嚴寒,也可以減少慢性病患因溫差過大而造成血管急速收縮,導致心臟病、中風發作的危險。   6.溫水足浴好入眠 起源||今日寒露_时节 足部是離心臟最遠的地方,先天血液供給不良,加上足部皮下脂肪少,保暖能力差,冷冰冰的雙腳是相當常見的情況。尤其足部有許多穴道與上呼吸道黏膜有關,足部受涼,抵抗力下降,很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。   睡前足浴泡腳和按摩,可以引氣下行,使足部即刻暖和起來,幫助入眠。   準備一盆30~40度左右的溫熱水泡腳,一般約20~30分鐘即可。   足部穴位豐富且與身體各部位器官相連,因此經常進行足浴及按摩,可以刺激穴位,促進血液循環。     資料來源: 康健雜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