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漢方生活:養胃呵護胃黏膜 先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活性】

2021-03-31
r3JOaOEHuTQx8Bx_1593669607

養胃呵護胃黏膜

先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活性

     許多人都以為胃部不適只是小問題,吃了胃藥就沒事,忽略了這是胃在求救的訊號。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提升罹患胃癌的風險,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胃癌是全世界最容易被診斷的癌症中排名第四,但卻在所有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二高,就是因為患者容易忽略,早已被視為國際間重要的健康危機。

根據統計,台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口超過千萬人,40歲以上的帶原者超過了75%,其中有10%的人會得到消化性潰瘍。在慢性胃炎患者中,有90%~95%篩檢皆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,不少人其實是感染而不自知的。而胃潰瘍患者中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率有70~90%,其感染率在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中更高達90%以上。在過去的研究發現,高達九成以上的胃癌病人都被檢查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,而早在1994年,世界衛生組織也已明確地把它列為第一類的致癌物,代表它確實具有致癌的可能性。  

一、幽門螺旋桿菌如何傳染?

     幽門螺旋桿菌是人類至今唯一已知的胃部細菌,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,會分泌出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的物質,造成胃炎、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,甚至是導致胃癌及其癌前病變的重要誘發因子。 約50%以上人口的胃黏膜含有幽門螺旋桿菌,感染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。主要是經口傳染,且此菌會經由糞便、飲水、食物或牙齒、唾液等途徑傳染。但其感染時間長短、自體免疫力、飲食習慣與幽門螺旋桿菌的毒性,都可能影響它在不同個體所出現的結果。  

二、認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三個明顯症狀

    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胃潰瘍,有時沒有明顯的症狀,可能只是噁心想吐、胃部輕微不適。不過它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味並由口中散發出來,所以口臭是這類患者的共同特徵。許多胃癌患者往往已經到了中、末期才發現,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期,只要注意這三個前兆,就能有效預防胃病。 1.經常脹氣、打嗝。 2.胃部常有灼熱不適感。 3.進食後容易腹瀉、嘔吐。 PK4BMB_20200630_6月衛教單張_960x300  

三、胃潰瘍與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症狀有哪些?

(一)幽門阻塞:若潰瘍發生在連接胃部與十二指腸的幽門附近,潰瘍處結疤後就會導致幽門阻塞,影響消化過程,患者會有人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 (二)胃穿孔:如果潰瘍狀況持續深化,進而穿透胃壁,患者的上腹部會感到持續劇痛,且痛感常擴及下腹部。此外,因為胃中物質可能經孔洞流入腹腔,患者也可能因此感染腹膜炎,產生發燒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  

四、如何殺滅胃中的幽門螺旋桿菌?

    幽門螺旋桿菌是唯一能在胃酸生存和繁殖的菌類,胃酸越濃,它越活躍,而減少胃酸分泌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它們的活動。消化科醫生表示:幽門螺旋桿菌還是應該殺滅,不管數值高低、不管患者本人是不是有胃病、也不管患者是不是有不舒服的癥狀,一般推薦先採用食療或中醫調理殺滅,嚴重時採用西醫療法。 最常見的西醫殺菌方式,多採取三合一療法(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PPI 加上兩種抗生素),治療7~ 14天,可達 90 % 以上的療效。但這些消滅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,有時會有頭暈、腹瀉、口中金屬味覺、過敏等副作用;停藥之後,這些不適現象都會隨即消失。  

五、中醫也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活性

    中醫認為,胃黏膜病變造成消化性潰瘍,是毒邪侵入,腐肉脫肌。中藥調理上,可選用茯苓、玫瑰花、蒲公英、烏梅、山楂、枳實、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黃柏、桂枝等,對幽門螺旋桿菌有抑制活性的作用。如:茯苓可調節消化道功能、健脾和胃,對幽門螺旋桿菌造成的潰瘍有預防效果,並能降胃酸。而玫瑰花能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活性,對胃有調理作用。另外,蒲公英既能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,又能修補胃黏膜的損傷,有養胃的效果。 按照傳統的中醫辯證治療,各種中藥按合理的配伍組方,能改善胃炎和促進潰瘍的癒合而減少復發。傳統中醫辯證治療慢性胃炎,不僅在降低幽門螺桿菌活性的效果與西醫無顯著差別,且在改善胃脘不適,及避免不良反應等方面亦優於西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