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漢方名人堂】陰陽與五行

2021-04-06

HJz4X08HiQIysOj_1531721892   很多人講到醫,即和藥畫上等號,但中醫為物理性之醫學,而非化學性之醫學,也因此中醫並非只有用藥來治病,針灸、刮痧、拔罐、推拿、及其他傳統療法等非藥理性亦能治病。而中國醫學論内發病之發生及其治療,最基本為某部分能力之減少以至不足和增加以至過多。易經之陰陽是普論事物之強消弱長,這原理因此深深影響中醫理論,換一種說法就是把易經的陰陽學說、思想、法則運用到中醫學上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:「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治病必求于本。」素問上古真論:「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陰陽,和于術數。」這代表陰陽的概念已經是最高理念。正常健康的身體,陰陽的關係是和諧的、平衡的、統一的。陰和陽有各自發揮的功能,相互幫忙但又相互制衡,其中一個過多、不足,將造成不平衡狀態。

 易學基礎原為陰陽二氣,並無五行之說。陰陽若以數字來看,1、3、5、7、9為陽,2、4、6、8、10為陰,這就是陰陽二氣的運行之數,陽奇陰偶,陽先陰後,各分為五,所以稱之為五行。五行是抽象的變動的純理論説法,也是陰陽的動、靜、顯、晦的代表。而我們所知的五行:水、火、木、金土,并非後天實際現象的物質,不然我們祖先會稱之爲五「物」而非五「行」,這行正是陰陽二氣的運行發展,化成五種性能,以實現作育萬物之功。五行的性能為:下、上、放、收、平,這五種性能則用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來詮釋,依照《尚書·洪範》:「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潤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從革,土曰稼穡。」陰陽運行五種,五種裏面各分陰陽,陰陽本身即有相生相制二達到統一和平衡,自然五行也會有。五行產生的層次為: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,其相生的次序為:金、水、木、火、土,再到金。其相剋的次序為:金、木、土、水、火,再到金。

 醫學是建立在哲學、科學、及經驗這三種基礎上的,我們要理解中醫學的理論,就不能不理解陰陽五行。陰陽五行的理則及法式,可以從實際事物中抽離出來,也可以運用到自然及人的自身上去,這就是「天人合一」與「天人相應」的概念。而中醫學上,從人體的生理功能到病理變化、診斷、治療,都是以陰陽五行做理論的核心。例如五臟的生理功能,就是用五行的生剋關係來説明其互相生長和制約的關係。對五行的病理變化,也是相乘及反悔(順生及逆剋)來說明疾病互相的傳變關係。而對大自然的氣候變化,也是用五行來説明其與五臟病變的關係。我們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也是一樣,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配以五行,則為木(肝)、火(心)、土(脾)、金(肺)、水(腎),進而生出喜、怒、思、憂、恐五種情志。

 這套理論不僅可以體悟到陰陽五行學說的運用,生剋制化的法式,更能明瞭自然與人相應的關係,以及情緒與病理的關係,對臨床診斷治療非常重,也成爲了中醫遠遠超前其他醫學的主要原因。